原本想打一日遊的 但我3小時就逃出來了所以還是改半日遊好了
先說結論:快逃~~~~~ 本來沒想發心得文的但實在有點太扯還是發一下了
本文開始:
9/8風和日麗
我保持著網路上評價炸裂,不一定屬實的考究心態,我來到了台中海洋館。以下內容跟心得全部屬實。
參觀動線:一樓入場->直達三樓台中河流區->四樓濕地區->五樓咖啡廳->回到三樓參觀另一邊的水母區->二樓企鵝區->二樓珊瑚區->二樓鯊魚迴遊區->一樓黑潮之海->一樓海洋學院->一樓禮品區->離開
首先是映入眼簾的建築本體
一早來的時候忘了拍這是補拍的 後面也有不少照片是想到才拍的就不一一補述
不過早上來的時候10點整也是不少人在等待入場
想說應該還不錯吧 平日這麼多人應該還是有點東西啦
旁邊的藝術噴泉? 不是很懂不過也沒啥問題
映入眼簾的大廳,老實說還不錯啦 只是不知道為何入場前就先掃碼了
到了後面的自動閘門反而不用掃
入場前的走廊
入場後搭了手扶梯被引導到應該是波紋迴廊的區域,說是應該因為沒有啥咪介紹
整體光影效果還不錯,只是不太清楚想表達甚麼含意
映入眼簾是這個 不要問我這是啥 我也不知道@@
網頁說是全台首創的「蓮型展缸」,呈現大甲溪由上游到下游的生態景觀。
我是看不懂呈現了啥咪
下面多圖
說真的 我覺得他展示方式很奇妙 這我沒專業素養可以評論
畢竟整個展示方式的確很能讓人近距離觀察
但蓮花造型 除了光影效果能在沒人的時候拍出不錯的網美照以外
我真的不知道還有其他優點@@
三樓其他部分
一個設計讓水非常緩慢溢出的水池,可以很清晰地觀察到內部要呈現的動物。
這個設計應該是該館採用的一個常用方式,多數館內可以這樣呈現的水池都採用類似方法。
蓋斑鬥魚的魚箱
至少我知道我走過去腳下螃蟹會跑走
上下兩張都是大口湯鯉的魚缸,特別拍出來是因為我完全找不到除了名字外的說明文。
有些魚缸上會有QRcode 但卻只是直接連到海洋館官網的生物資訊業面,但卻沒有直接連接物種,導致要知道魚類資訊還要一邊查手機實在很不直覺。
整個三樓的台中河川區就到這邊了
接著上四樓濕地區
上去前還有一些小魚缸,但也都沒好好附上介紹文
剛剛提到的 ORcode
濕地區的潮間帶展示池就比較單純
多數都是從上往下俯瞰的,老實說還不錯很貼近實際去海邊的狀況
但又更加近距離且更少外力的狀況下的確能好好觀賞
彈塗魚
整個觀察狀況會像這樣吧 有點擔心太接近動物不過體驗上真的還不錯
觀賞效果也不錯
魟魚
花園鰻
水母區基本上就四平八穩的 沒啥缺點 ,結束水母區後也結束了三樓的行程。
招潮蟹
四樓以展示的角度感覺上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
問題在另一個設施
泥灘體驗區 或是濕地體驗區
哪個好人家濕地是水泥地啊???
進入濕地體驗的動線也很奇怪
脫了鞋子後要走一段不短的距離才能進去泥灘區....
而且中間完全開放讓民眾走動,那要求進去前洗腳的意義何在??
泥灘區本體
四樓大概就這樣因為泥灘區佔了很大一部分整體展示的空間自然也被壓縮了
五樓咖啡廳先跳過
我們回到三樓會發現進入了水母區
各種水母真的都蠻漂亮的 不過因為光線的關係我拍起來整個偏紫,實際上是更好看的
傷眼麻煩體諒一下
水母區基本上就四平八穩的 沒啥缺點 ,結束水母區後也結束了三樓的行程。
接下來就是二樓了!!
二樓一開始是白海豚介紹區
不過只有海報 還有聲音可以聽一下
不算很有趣我這邊就沒有記錄了
照片借用同行友人的
白海豚區結束後馬上就銜接上了企鵝區
因為企鵝再換羽基本上不會下水有點可惜,不過剛好碰到工作人員清理水族箱也算是另類的幸運吧。
辛苦清理的工作人員
企鵝池下方也有一個水下隧道,理論上可以期待企鵝從頭上穿梭過去的。
不過這次沒機會就從上面拍一下水下隧道吧
不下水的企鵝們
接著就到了我覺得展館最有趣的區域 珊瑚區了超近距離的觀察珊瑚實在是不錯的體驗
但拍照因為藍光的關係整個呈現的效果很差
喜歡近距離觀賞珊瑚的話可以考慮來一下
同場加映鯊魚卵鞘,還活著喔。希望能順利孵化
不過因為我沒注意到燈光,畫面好糟阿
這邊是一個網站上沒提到的展區:繽紛魚群
基本上就各種熱帶魚展示有點小普通
就是中小型鯊魚在缸內巡遊,普普通通吧 不算很驚艷。
後來看才知道後面的背景是可以互動的,不過我去看的時候沒特別注意到就是。
館內最大的展館,同時四周牆壁還有大量配合黑潮的動畫,不過我覺得有點太假,震撼力也不足。除了水箱本身外實在有點普通。
這邊也是拍照沒留意好,整個太偏藍色了實際上的畫面更好看不少。
最後則是海洋學園
動畫很普通又偏差,互動性低下超級不推薦花時間在這。
整個台中海洋館的遊記就到此為止了。
我這次比較走馬看花,但我必須說體驗很差。想找物種資料還要用手機真的太傻。
然後很多展覽結合了動態光影的動畫,基本上都覺得扣分多一點。
覺得有點稍微偏離海洋館的主題的調性了。
我個人很久沒去水族館了,但必須說我不覺得好玩跟有趣。
有些設計真的不錯,這方面肯定是支持的。
但三、四樓很大部分的展示我都覺得可以加強不少。
只能希望未來會持續改善了,不然我不太覺得有必要去走這一趟。
同場加映
咖啡廳跟四樓餐廳的菜單